惠山寺在离无锡城中心五里惠山第一峰之白石坞,南朝刘宋年间(公元五世纪),司徒右长史湛挺,字茂之隐居于此,旧称“历山别业”。景平元年(423)湛挺后人舍宅为寺,为僧寮,改为“华山精舍”。元嘉十年(433),高僧慧照法师临此讲经说法,后人念其功德无量,将古华精舍之白石坞更名慧山,并按正规寺院修缮。刘宋元徽中(约475)僧显赏主持。梁大同三年(537),寺僧陈大德创招提,建大雄宝殿,名“法云禅院”。唐会昌三年(843)寺毁,大中六年(852)重建,至大中十一年竣工。乾符三年(876)建陀罗尼经幢,僧舍千余间。五代后唐同光初年(923)赐寺额“惠山普利院”。北宋至道二年(996)赐额“普利院”。天圣间(1023—1032),大同殿前右植长生桧。北宋熙宁三年(1070)仿唐陀罗尼经幢竖大白伞盖神咒幢。元丰二年(1079),苏轼、秦观、参寥子过无锡,游惠山寺,爱王武陵等三唐人诗萧然有出尘之姿,追韵和诗,每人各得3首。北宋靖康元年(1126),宋钦宗赵恒把惠山寺赐给抗金名相李纲作“功德院”。南宋绍兴元年(1131),宋高宗赵构又把功德院赐给信安郡王孟忠厚,祀昭慈圣宪孟太后,改寺额为“旌忠荐福功德禅院”。孟忠厚请气质不凡的法皞大师住持,会徒数百,疏泉筑堂,经十年努力,大屋穹墉,负崖四出,又扩修泉亭,复一山之胜。惠山寺兴旺达四十余年。明成化间(1465—1487),僧戒钦掘地得一铜印,其文云“旌忠荐福功德禅院之印”,印证此事。
惠山寺
元朝至正元年(1341),惠山寺毁。元朝末年(1367),寺又毁于火。明洪武初年(1368),高僧普真(字性海)住持惠山寺,对寺院进行修葺,几十年间先后拓建寺院好几次。后性海退居听松庵,在惠山绣岭亭址植松万株,风声清远,创听松精舍。其间,有湖州竹工精编竹茶炉,以为听松庵茶具。王绂(孟端)目疾初愈,专绘之图,一时名流竞相题咏唱和,流风余韵,相传数百年。之后荒废三十余年。明永乐五年(1407)寺僧怀祖重建,正统十年间(约1445)又遭火劫,巡抚周忱、知县项伾出资重建,万历三年(1575)又遭火灾,提学副使邹迪光出资修复并增饰旧貌。
惠山寺屡遭火灾,堪舆家(风水先生)认为是因为锡山高耸于寺右,而左面为平壤,南北失衡,右青龙而左缺失白虎,所以火神频临。明宣德年间(1426—1435),江南巡抚周忱便命人运土筑案墩于寺左,现在寄畅园内八音涧上的土丘便是当时留下的。明代正德年间(1506—1521),寺左南隐、沤寓之僧房出让给退隐的兵部尚书秦金,构筑园林“凤谷行窝”(即今寄畅园前身);寺右的僧房为罢官还乡的湖广提学副使邹迪光买下,改建成有六十余景的私家园林——愚公谷,又称邹园。与邹迪光交善的画师宋懋晋的画作《寄畅园五十景》“霞蔚”一景中,丛山相叠,法苑三二,颇有诗意。明代正德年间,惠山寺南隐院僧、后曾住持惠山寺的圆显法师辑录、邵宝手定的著名方志《惠山寺记》一书中记述的惠山寺寮房有14间之多,这些寮房分布于天王殿的两侧左右街,即今犹存的听松、观泉两街一带,计有龙泉房、南隐房、别泉房、听泉房、沤寓房、柏庭房、林泉房、填净房、梅隐房、真净房、天池房、棲云房、双松房、孔山房等,从这些充满诗情画意的寮名,可见惠山寺兴盛之一斑。
惠山寺天王殿
明天顺庚辰(1460),一个名叫楚石的高僧,从南京宝光禅寺入主惠山,慨然挑起兴复惠山寺的重任,含辛茹苦,艰苦努力,得到邑中士绅的资助,终于建成殿、堂、室、两庑、山门;大修金莲桥,寺宇初具规模。
明代嘉靖二十八年(1549)冬,日本国遣明使、天龙寺妙觉住持、著名诗僧策彦和尚游惠山寺。
明万历三年(1575),惠山寺又遭火灾。后由无锡人、时任湖广提学副使的邹迪光(1550—1626)修复,并建弥陀殿和左右廊。万历十五年(1587)新殿成。明万历二十三年(1595),有个叫唐裕的纨绔子弟携歌女来寺游玩,放火炮,炮火飞上殿脊,引起大火,殿被焚毁。次年吴申锡捐千金重建,其子吴澄时又造了禅堂和不二法门。
明末农民起义及清代战乱,惠山寺受其影响,逐渐破败。清康熙十一年(1672),僧人超杲力图重修,终因财力不支未有结果,寺又倾圮。康熙二十三年(1684),康熙皇帝首次南巡,10月过锡,临惠山品泉,礼佛于殿。在漪澜堂品茶,诗云:“朝游惠山寺,闲饮惠山泉。”表达其闲适心情。次年,邑人周宏词借皇帝此次驾临造势,出资对惠山寺进行大修,并榜其额曰“圣敬式临”,惠山寺又开始进入一个兴盛期。以后康熙皇帝又于1689年、1699年、1703年、1705年、1707年5次巡幸惠山寺,留下诗文数十首。
惠山寺不二法门
乾隆十六年(1751),乾隆皇帝首次南巡,游惠山。作诗感叹:“青衣童子谁曾见,白足僧人此处多。”他驾龙舆幸惠山寺,当家和尚跪迎并导至佛前,帝行一跪九拜礼。在殿右竹炉山房休憩。此后,乾隆又先后在1757年、1762年、1765年、1780年、1784年5次驾临惠山寺,御赐匾联、诗作,建亭勒石,赐匾“法乳流慈”,赐联:“九龙云连吉光开佛相,二泉玉泻禅味得真知。”又御笔楷书石刻心经、三希堂法帖,赐寺僧成莹藏于寺内。
旧惠山寺外有二石幢,入门为日月池,跃小桥而上,左右有听松观、二泉坊,其上为天王殿、金莲池,又名金莲塘、浣沼。中生千叶莲,陕西华山寺所产,其花似莲,花小色微、黄香绝异,过池跨石梁桥有地藏殿,门前古木参天,步石阶为大雄宝殿,有东西两廊,左首为不二法门,内为禅堂,多高僧。乾隆年间僧佛原住于此。内有万年台,读经楼等,右首为庑房,门内设有弥陀殿,后改为竹炉山房,贮竹茶炉及竹炉诗卷。大雄宝殿后有一井,拾级而上传宋高宗驻跸地,有门曰护云关,左真武殿,右文昌祠、魁星阁、迎仙阁,再拾级而上为大悲阁、玉皇殿。咸丰十年(1860)兵毁寺宇。
清咸丰十年,李鹤章率领的湘淮军在江南一带和太平军激战,尤以惠山石卡之役战斗惨烈,混战之中,惠山寺院损毁,山门、天王殿及左右药师殿、弥陀殿、殿后讲堂、斋堂、禅堂、方丈室、僧房全部被毁,仅存寺门匾额。同治三年(1864),李鸿章于无锡县城惠泉山,建立昭忠祠。割寺之大雄殿以后至大悲阁止,旁及竹炉山旁,祀淮湘诸军克复江苏全省阵亡将士。寺僧只能退居于寺左之“不二法门”,梵音仅存。1911年辛亥革命后,昭忠祠撤去牌位,改为忠烈祠。
民国时,惠山寺不二法门曾为无锡佛学会驻地,寺内千手观音妙相庄严,众生欢喜。寺院一度曾借为无锡市立第八国民小学(后搬迁至黄公涧侧之碧山吟社旧址,即今惠山小学)所用。1915年10月17日,不二法门内的十殿阎罗王神像开光。抗战期间,惠山寺曾遭日寇飞机轰炸,面目全非。
惠山寺西兰留痕
1950年后,无锡佛教协会从各寺院收集大量珍贵的宋代经板和经书,洋洋大观,集中于惠山寺不二法门内存放。1954年,为迎接藏达赖喇嘛来寺参观,改建古华山门,并将金莲桥前的昭忠祠头门改成开有3个门洞、装饰回字纹的二山门。“文革”浩劫,佛像、经板全毁,僧人改行,宗教活动停止。1973年,不二法门禅院被拆除,改建成公园办公楼,仅保存了不二法门的门头。1976年又改为金刚殿。
从20世纪50年代到21世纪初,惠山寺庙园林大量精彩的文物古迹得到修缮和保护,有惠山寺石经幢、金莲桥、听松石床、御碑亭、古银杏、竹炉山房、龙眼泉、松泉、碧露泉等。文物因园林而保护,园林因文物而生辉。惠山寺的人文景观已经成为惠山名胜重要的组成部分,是无锡千年所积淀的佛教文化的缩影和代表。
2002年10月,由园林部门主持、宗教部门支持,惠山寺文物修复工程开工;2003年12月,经政府批准,惠山寺恢复宗教活动;2004年4月26日,千年古刹惠山寺再降法雨香花,在众生喜悦中敲响象征中兴的洪亮晨钟。
文章来源:《无锡历史掌故从书——无锡古寺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