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氏首页 - 新闻 - 博客 - 探古 - 家谱 - 祭奠 - 商务 - 名人 - 宗德 - 图库 - 研究会 - 电子刊物 - 论坛
loading...
新闻日历
博学慎思的宣传家——陆定一(下)
时间:2017/4/17 9:35:04 出处:无锡史志 作者:虎纹剑兰(转载) 1463次

     上世纪60年代初,北京市曾经向中央提出,由于故宫“地广人稀,封建落后”,所以要对它“进行改造”,准备在故宫内部建设一条东西向的马路,把故宫一分为二,并将文华殿、武英殿改造成为娱乐场所。陆定一知道以后,认为此事非同小可。他专门召开了中宣部处长以上干部会议研究这一问题。陆定一在会上指出,故宫就是故宫,就是要“地广人稀”,就是要反映“封建落后”,这个地方不能搞现代化,我看,一万年也不要在里面搞电灯。“故宫博物院要以宫廷陈列为主”,陆定一主张完整地保存故宫,得到了与会人员的一致赞同。后来,中宣部将此意见反映到中央和相关部门,中央听取了中宣部的意见,否定了北京市原来的设想,将故宫一直保留至今。现在,故宫已经成为灿烂的世界历史文化遗产,每年接待中外游客达到1500多万人次。

   陆定一任国务院副总理的那几年中,花了不少时间和精力进行教育改革的探索。他认为,现行学制太长,不利于教育的普及和提高。为此,首先要抓中小学学制的改革。他非常关注各地教育工作者在探索改革学制方面的一些试验,并且不断进行比较和总结。从各地试验的实际效果看,他认为全日制中小学的年限能够缩短到十年左右,程度能够到相当于大学一年级的水平,这样,“十年左右”的教育就比较容易普及了。在探索学制改革的同时,陆定一还极力主张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他说,把有书本知识的人看得高人一等,把体力劳动和体力劳动者看成是下贱的,这是不对的。我们要培养“有社会主义觉悟的有文化的劳动者”,所以,教育必须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当然,他也主张要多读书,要重视间接经验,因为书本知识是人类长期积累起来的知识成果,如果我们不重视读书,样样都去亲自实践试验,结果必然招致愚昧,招致教育质量的降低。这期间,根据党中央的部署,陆定一负责了《高教六十条》等文件的制定工作。陆定一探索教育改革的另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创办农业中学。当时,农村要求上学的人很多,但教育资源有限,师资和校舍严重不足,小学毕业后绝大多数人上不了中学,而农村需要的一些初级农业技术人才又没有来源,必须自己培养。陆定一认为办农业中学是发展农村教育的一个重要方法。江苏是农业中学办得比较好的一个省。陆定一和江苏的同志一起总结经验,并且对以后办好农业中学提出了四条原则,这些原则包括学制、课程设置和学生的年龄限制等。农业中学创办两年间,全国培养了200多万学生,在农村深受欢迎。但不久就发生了“文化大革命”,农业中学连同陆定一在教育方面的其他一些改革受到批判,被迫中止。

热情支持乡镇企业

  “文化大革命”期间,陆定一遭受政治迫害,被批斗、软禁、关押近13年之久,身心受到严重的伤害。但他毫不妥协,坚持原则,坚持真理,针锋相对地进行斗争,表现了一个共产党人的坚定信念和铮铮铁骨。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陆定一始终关心党的建设和国家的改革,特别是关注农村的改革。1981年,改革开放的政策实施不久,农村的农业生产承包责任制和乡镇企业的发展都引起人们的高度关注,拥护者众多,反对者也不少。陆定一对乡镇企业(那时叫社队企业)很感兴趣,他认为这是新生事物,如果搞得好,是很有前途的。当时,国民经济还是计划经济的一统天下,乡镇企业既缺乏原材料,又缺少正规的销售渠道,不得不采取一些手段和国营企业开展竞争,以求得生存空间。这些做法遭到很大非议,一些人以此全盘否定乡镇企业,认为它扰乱市场,扰乱价格,败坏社会风气。不少地方明令禁止乡镇企业的发展,乡镇企业步履艰难,发展缓慢。

  陆定一觉得这种状况不符合改革开放的政策,不利于农村经济的发展。1981年,他不顾75岁的高龄,风尘仆仆来到乡镇企业比较发达、起伏也比较大的江苏无锡老家进行调查研究。通过广泛深入的调查,认真听取各种意见,陆定一得出了两个结论:(一)像无锡这样人多地少,人均只有几分田的地方,光靠种田不搞工业,农民是不可能富裕起来的;(二)社会主义的中国不能走发达国家的老路,以牺牲农村经济,导致大量农民涌入城市,成为工业的廉价劳动力来促进工业和整个经济的发展。如果农村的富余劳动力全部流向城市,不但无法保证他们全部就业,而且还会造成不少严重的社会问题。而乡镇企业正好可以吸纳农村大量的富余劳动力,既发展了农村经济,又不会给城市造成压力。至于乡镇企业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陆定一认为,通过深化改革,正确引导,是可以逐步解决的。

  回到北京以后,1981年11月14日,陆定一给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写了一封信,陈述了自己对乡镇企业的看法。他在信中明确指出,社队企业对工业生产和农村发展有极大作用。“打击社队工业,就是打击农业”。胡耀邦非常重视陆定一的意见,将这封信批转印发给了1982年初召开的全国经济工作会议,引起各地区各部门的重视。经过两年的实践和探索,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都有了转变。1984年初,中央的“一号文件”终于第一次写进了“支持和扶植农村乡镇企业”的内容,把它作为党的一项重要政策,由此为乡镇企业正了名,把乡镇企业的发展推向了高潮。

 
(责任编辑:过汉城)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线电话:0510-8262900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