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氏首页 - 新闻 - 博客 - 探古 - 家谱 - 祭奠 - 商务 - 名人 - 宗德 - 图库 - 研究会 - 电子刊物 - 论坛
loading...
新闻日历
博学慎思的宣传家——陆定一 (上)
时间:2017/4/17 9:25:32 出处:无锡史志 作者:虎纹剑兰(转载) 2113次

       陆定一(1906—1996),1906年6月9日生于无锡西漳陈家桥老陆巷。1925年在上海南洋大学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同年转为中国共产党党员。1926年夏南洋大学毕业后,即任上海法南区团委书记。1927年5月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1928年底赴莫斯科任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驻少共国际代表,并任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成员。1930年7月回国后,党内王明执行错误路线,他的团中央委员和宣传部部长职务被撤销。遵义会议后,先后担任红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红军前敌总指挥部宣传部部长、八路军总政治部宣传部部长、中共中央宣传部部长等职。全国解放以后,除担任中央宣传部部长外,1959年起担任国务院副总理,1962年任中央书记处书记,1965年又兼任文化部部长。“文化大革命”期间遭受迫害,被软禁、关押近13年之久。1979年6月起担任全国政协副主席。1996年5月9日逝世,终年90岁。

   1986年,陆定一已80岁了。一天,邓小平约陆定一商谈工作。两人谈完正事以后,就开始了老朋友间的聊天。邓小平说:“大家都佩服你文学功底扎实,许多古代诗文都能倒背如流。不知现在怎么样?”陆定一回答说:“虽然年纪大了,但记忆力还可以,现在《古文观止》还能背得。”邓小平就叫人拿来《古文观止》,随便翻开一篇,说:“你背背看,你背背看。”陆定一不慌不忙,当即从头至尾一字不差地背了下来。邓小平大为惊讶,连声说:“《古文观止》到你这里也观止了。”

  陆定一出生于无锡名门望族。他5岁开始读书,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9岁毕业于全国著名的南洋大学(交通大学前身),文理知识都有扎实的基础。他写得一手好文章,下笔千言,一挥而就。上世纪20年代就在无锡报刊上发表过不少文章,谈论自己对世事的看法,抨击时弊。他还熟练地掌握了英、德两门外语,尤其是英语,无论阅读、对话还是写作,都非常流利。这些也是他投身革命不久,就能在党团高层从事政治思想宣传工作的重要原因。

 从1927年担任团中央宣传部部长开始,到“文化大革命”被批斗、关押,陆定一在红军、八路军和中共中央等各级宣传部门担任部长,前后将近40年时间。在漫长的革命生涯中,陆定一的惊人才华,受到周围同事和毛泽东等领导的高度肯定。

1928年,陆定一主编《中国青年》。当时,革命阵营内许多人面对大革命的失败出现了思想混乱,看不清革命的方向。对此,陆定一撰写了一篇3万字的长文《中国革命的前途》和其他一些文章,正确阐述中国革命的发展道路,批判各种错误思潮,在理论和宣传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人们很难想象,具有如此理论素养的文章居然出自一位22岁的年轻人之手。长征路上,陆定一主编《红星报》,一路上写了许多脍炙人口的文章,还写了不少歌词。“万里长征”这一概念,就是他在一份以朱德总司令名义发布的告示中,首先提出来的。他写的红军《会师歌》,后来被编进了大型音乐舞蹈史诗《东方红》。他记述长征经历的著名散文《老山界》,新中国成立后被收进中学语文课本,至今作为散文经典,广为传诵。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国际政治格局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美苏两极格局逐步形成。对此,各方面的认识相互冲撞,也反映到中共党内,亟待从战略上对局势作出把握。根据毛泽东的指示,陆定一写出《对于战后国际形势中几个基本问题的解释》万言长文,为中共的方针、政策的确定提供了战略思考的支点,也在国内国外产生很大影响。

 陆定一一生中有两次亲自担任过翻译,都是在延安时期,分别为毛泽东和周恩来与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谈话时。关于与毛泽东的那次谈话,斯特朗回忆当时的情景写道:“看到陆定一来当我们谈话的正式翻译,我很高兴。谈话进行得很顺利,陆定一翻译得既迅速又自然,几乎使我感觉不到语言的隔阂。”当毛泽东谈到“原子弹是美国反动派用来吓人的一只纸老虎”,“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时,因英语中没有与“纸老虎”对应的词,翻译出现了障碍。陆定一起先用“稻草人”来代替,毛泽东觉得不妥。陆定一想了一想,干脆直译为“Paper tiger”,这下,毛泽东满意了,斯特朗也听明白了。

抗战全面爆发以后,针对国民党中一部分人想与日本妥协,陆定一写了一系列文章予以揭露,如《三种和平与三种救国》《坚决铲除明的和暗的汪精卫》等。在抗战进入最艰难的阶段,他宣传克服困难,坚持敌后抗战,鼓舞民气军心。

  1942年4月,延安开始整风运动,主要批判王明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陆定一对王明的“左”倾错误了解较深,而且深受其害,毛泽东要他为《解放日报》编《学习》副刊,宣传整顿“三风”。8月,又任命他为总编辑,他协同报社社长秦邦宪对《解放日报》进行了全面改革。首先,他坚决贯彻党中央和毛泽东对改进《解放日报》工作的一系列有关指示,端正办报方向,克服报社内一度出现的独立性和自由主义现象,建立健全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制度,切实加强党对报纸的领导,使党报的党性得到明显增强。其次,他改掉了不问有无必要、每天写一篇社论的刻板做法。他指出,党报发表的社论是为了阐明党的方针政策,传达中央的声音,有需要才写,要写就要有份量;天天发社论,人家反而会不重视。报社编委会采纳了他的意见,此后把主要精力集中到写好每篇应发的社论上。再次,他加强通讯员队伍的建设,倾听群众的意见、要求和呼声,切实推行群众办报、全党办报。他还撰写了《我们对于新闻学的基本观点》等文章,对于新闻的定义、新闻的本源、新闻的指导方针等根本问题,作出了马克思主义的阐述,在新闻界产生重大影响。在他和其他同志的共同努力下,《解放日报》成为党的一份很有战斗力的主要报纸,为延安整风和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发挥了重要作用,也为中国共产党的新闻事业培养了一批干部。

  新中国成立后,陆定一主管党和政府的意识形态、文化教育等工作。如何发展中国的科教文卫事业,成了他时刻思考的一个问题。

  上世纪50年代初,不少领域出现了一些错误倾向。在生物学领域,有的同志只相信米丘林学说,排斥摩尔根的遗传学派;在医疗卫生领域,有的同志既不相信中医,又反对西医,只相信巴甫洛夫学说,认为他研制出来的巴甫洛夫液这一种药就可以包治百病;在历史学领域,一些学者对中国古代史的分期等也有不同的看法。当时,有人要陆定一表态。面对这些不同意见和倾向,陆定一实事求是地认为,这些都是学术问题,中宣部不能拍这个板,决定谁对谁错。他将这些情况向毛泽东作了报告,毛泽东风趣地说:“我同意你的意见,如果中宣部去管这些事,请马克思当部长,请恩格斯、列宁当副部长,也解决不了。”

陆定一主张,不论自然科学或是社会科学,都是可以有学派的。学术与政治不同,只能自由讨论,不应该用戴政治帽子和哲学帽子的方法,打倒一个学派,抬高另一个学派。为此,他在1956年4月举行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谈了自己的想法,主张对学术性质、艺术性质和技术性质的问题让各方面自由讨论,专家可以自由地发表自己的意见。这与毛泽东的想法不谋而合。在这年5月2日召开的最高国务会议上,毛泽东正式提出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并把它作为中央繁荣科学和艺术的方针。5月26日,陆定一代表党中央在怀仁堂向知识界作了《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报告。这是当时党中央对这个方针作出的最详细最透彻的阐述,受到各方面的高度评价。

 

(责任编辑:过汉城)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线电话:0510-8262900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