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氏首页 - 新闻 - 博客 - 探古 - 家谱 - 祭奠 - 商务 - 名人 - 宗德 - 图库 - 研究会 - 电子刊物 - 论坛
loading...
新闻日历
发祥有夏 自吴来楚
时间:2023/7/7 13:21:30 出处:无锡过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祖荣 1172次
发祥有夏 自吴来楚
 
 
過祖榮
07-01
阅读 8419
 
 

发祥有夏 自吴来楚 

----记无锡过氏湖南茶陵派衍绪六百年的故乡情结 

 

 

六百年的悠悠岁月,占中华文明史的百分之十二、在历史的长河里也会泛起一波涟漪。历经明、清、民国和新中国的社会变革,多少恩怨、情仇多已被岁月所湮灭。但是,无锡过氏茶陵派定居湖南衍绪六百年来的故乡情结却能代代相传、耿耿在心。 

 

 

1. 敕镇茶陵、迁居湘楚 

早在元朝晚期。晋陵县主簿、保义校尉无锡过郡马六世孙,讳峄阳、字元鲁的长子:名士恒(原名兴)、字如珊。由武庠生考中武举人,继而又连捷成为武进士。只因为当时朝政腐败、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过士恒毅然放弃元朝授予的官职,投身明王朱元璋领导的义军。跟随徐达、常遇春诸将南征北战,屡建功勋。大明帝国建立后论功行赏,封世袭太仓卫百夫长。而后为了平定楚地,晋升为右府都督,奉旨敕镇茶陵州。士恒公携妻吼山钱氏及五个儿子,于1408年到南塘黄藻里《过郡马府》告别宗亲;到《普德观》过家祠堂拜别过氏列祖列宗。然后千里迢迢迁居湖南。成为无锡过氏茶陵派的始迁祖。 士恒公长子名:麒(1360-1395),无后;次子名麟(1362-1422),到湖南一段时间后返回无锡定居,为锡山过氏前西庄派的始祖;三子名礼,谱名祖礼,号立经。为无锡过氏茶陵派祖礼支始祖;四子名文,谱名祖文,号世秀,为无锡过氏茶陵派祖文支始祖;五子名德,谱名祖德,字仲德,为无锡过氏茶陵派祖德支始祖;六子名成,早夭无后。 随士恒公定居湖南的是三子祖礼、四子祖文、五子祖德。可是湖南宗亲历代习惯依次称祖礼支为大房,其后人从茶陵迁徙到郴州市安仁县定居。祖文支为二房、祖德支为三房,其后人从茶陵迁徙到株洲市攸县及湘潭等地定居。而在无锡过氏历巡大统宗谱中均统称为茶陵派。 随着六百年时间的推移,茶陵派子孙繁衍到1946年已有22代数千人口。具有全国独有的以过姓命名的行政区划:过家村。具有独特的以过姓命名的学校:过家小学。裔孙们世代耕读为生,忠实敦厚、勤劳勇敢、人才辈出。早在元、明、清朝代就有七世:武进士士恒;八世:庠序祖礼、祖文(贡元);九世:贻洪、贻润、贻灏、贻渊;十世:谋伶、谋仁(岁贡)、谋僖;十一世:远祁;十二世:丰试、丰诤(贡生)、丰爵;十四世:衍位;十五世:绪补、绪远、绪伦(军功);十六世:长美(军功);十七世:发周;十八世:祥敏、祥麟;十九世:有篪、有壎、有静、有修、有钦、有骊、有驥、有笙;二十世:夏敬、夏政、夏绩、夏翼;二十一世:世瑛、世萼;二十二世:德崇;二十三世:毓祥;二十五世:自祚(县议员)。 

 

 
 
 

2007年2月份14日,经有关部门核准成立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过氏文化研究分会,立即着手寻访海内外过氏宗亲。特别是已经失联六十多年的湖南省茶陵派过氏族人。

 
 
 

位于无锡东亭镇的兴塘河湿地公园,原是宋、元、明代过郡马府的放马滩。元末武进士过士恒可能就于此放马练功!

 
 

2. 赤子浓浓、故乡情结 

笔者在认真地拜读和研究了茶陵派谱牒后,发现一个从来没有资料披露过的、充分凸显茶陵派过氏子孙传承600年的浓浓故乡情结的重大史实:无锡过氏茶陵派的从七世祖延续至今的主流谱名的编排序列。 从始迁祖第七世到第十六世,共有十代裔孙,传承二百余年。谱名的编排序列为五言二句: 士、祖、贻、谋、远; 丰、功、衍、绪、长。其含意不言而喻是为了纪念无锡始祖,在宋代护驾丰功和奉旨敕镇茶陵的始迁祖的伟绩;福佑庇荫子孙后代传承源远流长。 从第十七世到第二十二世,共有十二代裔孙,传承三百余年。谱名的编排序列为四言三句:发、祥、有、夏; 世、德、毓、钟; 自、吴、来、楚。以后的谱名的编排序列就不太清楚了。这三句四言的内涵就更加明了。对夏代过国历史的追念!对世代善德纳福、和亲睦族、励志敬业、忠厚诚恳等传统美德的过氏门风的推崇!特别是“自、吴、来、楚”这四个字,更是明明白白地告知生活在湘楚大地的茶陵派过氏后人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就是从吴地(无锡)来到了湘楚。 这谱名的编排序列是从何时何代开始的?是列祖列宗刻意安排还是巧合?目前无从考究。可是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茶陵派过氏后人刻骨铭心的故乡情结!据笔者个人分析性看法:(1).这是由茶陵族人中一位或几位德高望重的饱学之士所拟定、并且得到绝大多数宗亲认可而约定俗成。(2).可能分为两个阶段编撰而成的,第一阶段为五言二句、第二阶段为四言若干句。(3).编撰的时代应是在相对的早期,而且后代子孙多能遵循序列排名。(4).茶陵派祖礼支十三世后有一部分失去联系而失修。但在重新接上联系时,这部分宗亲的排名序列却丝毫没有混乱。(5).衍绪数百年,传承有序;前人可拟定后人的谱序、而后人是绝不可能改变前人的谱名而具有不可逆性。更能体现茶陵宗亲六百年来对无锡故乡深深的眷恋! 也由此而引申出夏王朝过国的后人们,遭受了国破人亡被追杀,被迫改姓或托附他姓的三千年以后,仍能坚持不懈地请求宋高宗御赐恢复‘过’姓。这是何等坚定而又难能可贵的信念啊! 

 

 

 
 

湖南过氏宗亲仔细研究和查阅历史资料后得出结果,茶陵派裔孙排字辈是:

 

士祖贻谋远

丰功衍绪长

发祥有夏始

德毓钟自吴

来楚开鸿业

传家学鹅湖

文章华上国

忠孝作良图

都督留风盛

后先若合符

 

 

因为祖礼支自贻、润辈就从茶陵迁徙到安仁县,与移居攸县大洲的宗亲字辈完全吻合。

 

所以,认定此字辈应该始于茶陵过氏的第一与第二辈,即士恒公或祖礼、祖文、祖德公的智慧。

 

 

 

 

无锡过氏茶陵派的从七世祖延续至今的主流谱名的编排序列。

从始迁祖第七世到第十六世,共有十代裔孙,传承二百余年。谱名的编排序列为五言二句:

士、祖、贻、谋、远;

丰、功、衍、绪、长。

其含意不言而喻是为了纪念无锡始祖,在宋代护驾丰功和奉旨敕镇茶陵的始迁祖的伟绩;福佑庇荫子孙后代传承源远流长。

发、祥、有、夏、始,

德、毓、钟、自、吴;

这个内涵就更加明了。对夏代过国历史的追念!对世代善德纳福、和亲睦族、励志敬业、忠厚诚恳等传统美德的过氏门风的推崇!

来、楚、开、鸿、业,

传、家、学、鹅、湖;

特别是“来楚”这俩个字,更是明明白白地告知生活在湘楚大地的茶陵派过氏后人自己的故乡在哪里?就是从吴地(无锡)来到了湘楚。其中“鹅湖”估计茶陵派的宗亲很少有知道的。我认为是过氏先贤们不忘无锡名门望族华氏世居鹅湖旁的荡口镇。而华氏传家的“孝”,自晋以来就久已闻名于世!

文、章、华、上、国,

忠、孝、作、良、图;

还是努力教育后人以忠、孝为先!因为无锡鹅湖畔的华氏家族就早在唐代前后在惠山古镇建有【华孝子祠堂】,以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美德!

都、督、流、风、盛,

后、先、若、合、符。

寄语后人不忘都督家的优良家风!并且为湖南过氏规定了字辈希望能传承有序!

 

这谱名的编排序列是从何时何代开始的?是列祖列宗刻意安排还是巧合?目前虽然无从考究。可是我们可以深切地体会到茶陵派过氏后人刻骨铭心的故乡情结!

 
 

3. 关山难阻、族脉绵绵 

在明朝天启年间,(1625年),无锡过郡马第十四世孙名应麒,奉派到湖南茶陵为官。相约当地宗老到衙门晤谈。随即请宗亲们陪同到城关北外大山寺之右拜谒士恒公墓。据应麒记述:但见枯木荒疏、碑残石裂之景象。应麒心中感慨万千!想到过氏徙居茶陵一脉,亲谊甚笃!关山难阻、族脉绵绵、血浓于水!就必需要户有谱、家有庙,方可传至永久。于是应麒提议茶陵宗亲合力修复祖墓、修建祠堂和修辑家谱。当即捐赠《锡山过氏谱略》一卷和俸银若干;手书“先后重光”匾额悬挂于各祠堂。这样,在湘宗亲踊跃捐款,购置土地,并报请府衙王大人照准登记在册。推举宗亲生员:蒙征、蒙抡、人远三人轮收租谷作为基金,用以永远供奉祭祀之用!这桩善行,比无锡八士桥“过氏义庄”还要早145年时间。使得祭祀香火代代相传。到了1906年,光绪甲辰由会元钦点翰林、总办湖广学堂,后来成为国民党元老的谭延闿在为云阳过氏五修谱作序时也身为感叹道:

 

“既经分房、则谱可以修矣!而当日犹未遽修。直待明天启五年,有孟玉公十四待孙讳:应麒者,自无锡来官茶陵。召父老入署,分其鹤俸、遗其谱略;且额以“先后重光”悬诸祠堂。然后醵金鸠族辑而修之。噫!孟玉起家无锡、士恒胙土茶陵。一在江之南、一在湖之南。楚水吴山各遥相望。藉非天造地设得一人,详其颠末于其间。又乌知其楚不异于吴所云耶?聊以应麒公之遗序征之也。迄於今,谱经五修矣!其间:忠孝有书、节义亦有书;科名有书、士宦又有书;燐燐炳炳何!莫非本应麒公之遗蹟。率有旧章而已!” 翻译成现代话就是:“既然已经分房了,那么就可以修谱了。而当时没有立即修谱呢?一直等到明朝天启五年,有一位孟玉公十四世孙,名讳叫:应麒,自无锡来到茶陵为官。召当地宗亲父老进入衙署内。(应麒公)捐出自己的薪俸、馈赠《无锡过氏谱略》;并且手书匾额“先后重光”悬挂在诸房祠堂。然后合族大家凑钱编辑修谱。我深为感叹啊!孟玉起家在无锡、士恒开辟在茶陵。一个在江苏之南、一个在湖湘之南。湘楚之水和吴越之山各遥遥相望。除非能天造地设地得到一人,能详细地了解其中的开始和末端。否则又怎么能知道湘楚与吴地(谱牒)的差异呢?现在可以用应麒公之遗篇、序言来作为佐证了。到现在,已经五修谱了!这里面:忠孝有书、节义亦有书;科名有书、士宦又有书;详详细细清清楚楚!难道不是遵循着应麒公所遗下的轨迹,沿袭着旧的章程在开展吗!”

 

在1943年,抗战胜利初显曙光。无锡长房派宗亲钟粹担任湖南省衡阳盐务总处处长、宗亲曾望担任湖南省硝磺分处处长。俩位宗亲对无锡过氏修谱十分热心。他们公务之余,专程到攸县大洲。遍谒各房祠堂,当地宗亲备酒宴招待,族谊融融。谈及无锡续修11巡宗谱事宜,苏州、常州等地支派拟一倂汇入。唯独茶陵派一脉已有数百年未能合辑了。特别是祖礼支派,自从明嘉靖4年第四巡宗谱、十三世以后就失修了。以至于1906年茶陵派第五修时,谭延闿作序时备述:“长房传九世,因差繁分竄、杳无下落、成早卒。”距离当时已经450多年了。建议茶陵各支派安排代表前往无锡洽商合辑宗谱事宜。 于是,茶陵宗亲公推长房祖礼支25世孙:自祚,字福钦,号抡英;二房祖文支24世孙:钟梅,字芷华。携带本支第6修谱牒到无锡汇编。只因三房祖德支时间来不及未能一倂汇入,实为一大遗憾! 无锡11巡宗谱玉成,茶陵宗亲瑞林、退之、石麟、振兴来无锡领谱。由安仁长房祖礼支敬领‘第67支字号’宗谱;攸县大洲的二房祖文支敬领‘第68百字号’宗谱。请回湖南供奉祠堂、祭告先祖! 而后凡是湘楚过氏后人来到无锡,多能恭诣惠山过郡马祠拜谒;也有到马鞍坞过郡马墓祭拜。肃然而起孝敬祖宗之思、穆然而生和宗睦族之心! 

 
 

4. 携手同进,共创未来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过氏文化研究分会成立以来,通过各种方法寻找与湖南茶陵派宗亲联系的渠道。在伯清、云海等的努力下,终于和安仁渡口小学的志雄宗亲沟通了信息。并且邀请茶陵派宗亲来无锡祭祖和商量续谱事宜。在2009年4月5日,以德文、志雄等为代表的一行五位宗亲,来到惠山过郡马祠参加分会组织的第三次春祭大典。

笔者即兴赋诗一首: 

“千里谒祖何惧劳,

岁历花甲鸿雁杳。

喜见今裔汇古祠,

吴语湘音话逍遥。” 

注:(1)茶陵派:明初过氏迁湘裔孙,距前次回无锡祭祖已经60余年了。 

(2)逍遥:宋代高平徐王之女逍遥郡主,和郡马过孟玉为无锡过氏始祖。 

2009年12月22日。以过寿生会长为团长的无锡过氏赴湖南访亲团一行五人,风尘仆仆驱车1200余公里前往湘楚。访亲团不看一个景点、不进一家商店。直奔过氏集聚地。郴州市安仁县过家村、株洲市攸县大洲等地。组织当地参与七修宗谱工作的宗亲多次座谈,商洽与无锡12巡大统宗谱接续事宜;遍谒茶陵派各房祖祠。笔者看到大多祖祠年久失修、房倒墙歪,感慨万千,晚上在宾馆夜不成寐

赋诗一首以记

“旅尘未洗谒先祖

劫后碑残枯木疏

湘楚宗亲重努力

丕振家声共携手!”

长房祖礼支祠堂现貌 访亲团不管是墙倒屋塌之所、杂草丛生之地、寿材存放之处。 均与茶陵宗亲并肩列队:向六百年来无锡过氏移居湖南的历祖历宗庄严肃穆地致三鞠躬礼!以示敬意。 礼成后两地宗亲热烈鼓掌!然后座谈联谊。每到一处,茶陵宗亲都备好茶点、醇酒;鸣放礼花鞭炮扶老携幼,夹道迎送。

 

尤使笔者感动的是:有一位双目失明的年长宗亲坐在一所祠堂门前迎候我们,我握住他的双手祝他健康长寿!并致意他身体不便就不敢劳动大驾了。他激动地对我们说:我是‘吴’字辈,此生是看不到吴地故乡了,也看不见故乡来的宗亲;但是,我能听到故乡宗亲的乡音就是我的福分!此情此景十分感人。笔者只是在‘文革’时‘三支两军’时,老百姓迎接亲人解放军时经历过。而那是有组织安排的,而茶陵宗亲则是完全由衷自发的,更加珍贵! 我们与攸县宗亲交谈时,玉龙听了我们讲的无锡话后介绍道:湖南话、攸县话都不是普通话,但是,就他们居住的大洲土话又与湖南话、攸县话都不同!很多单词发音与无锡方言完全相同,他举了好多例子。我们很有同感。笔者以为:攸县大洲从地缘上来看,是在洣水之中的一个岛屿,四周环水,交通相对闭塞。当地绝大多数居民又是‘自吴来楚’的过氏宗亲,吴语方言能顽强地留下痕迹、印记是有客观因素;茶陵宗亲在相互交谈时留恋家乡话更是内在的主观因素。

真是: 

“洣水大洲洲乃岛,

吴语印记未肯抛。

而今宗亲重会话,

乡音可辩乐滔滔。” 

特别令人欣慰的是,湖南过氏后人中年轻一代的故乡情结更加浓厚! 在攸县县委组织部工作的凤文宗亲、在攸县公安局工作的文则宗亲、在株洲市芦淞区商务局工作的德文宗亲、和玉龙、文贵、石基明海、文彬、志轮、建光等为代表的青壮年宗亲对故里无锡的怀念、对过氏文化研究、对过氏宗亲联谊平台的创建、对茶陵派七修谱的补充和订正,以及和无锡12巡宗谱的接轨。都提出了很有见地的建设性建议。全体过氏后人都表示:同宗、同源一条根,过氏家族分外亲。而今欣逢盛世,我辈更应继承和发扬过氏优良美德。努力把家乡建设得更加美好,使家庭更加幸福!使浓浓的故乡情结升华成为垂范、激励后人更加奋发有作为的原动力。让两地过氏后人跨越时空,携手奋进! 

真可谓: 

“六百春秋居潇湘,

溪河洣水共绵长。

自吴来楚昭后人,

藻里黄花分外香。”

说明:藻里,为宋代原‘过郡马府’旧址,无锡南塘黄藻里。现无锡市锡山区政府所在地一带。 

 
 

载入过氏史册上的重要事件

 

来啦,终于盼来了。60多年的梦想终于变成了事实。2009 年 12 月24日,是过氏历史上值得纪念的日子。这一天,居住在湖南省东南部的过氏茶陵派宗亲,

终于盼来了来自祖籍地的无锡宗亲的代表。

无锡过氏第七代宗亲士恒公数百年前来到了湖南茶陵,经过数百年的繁衍生息,茶陵派过氏如今已发展到近四千人之众,主要分布在湖南攸县、安仁、湘潭、衡阳、茶陵等处。尤以攸县渌田镇大洲片居多,大洲、大联群力三个村,现有过姓近三千人。其次安仁县的渡口乡过家村,有近七百人姓过。

1948年以后,茶陵派过氏宗亲与祖籍地无锡宗亲失去了联系。60 多年来,茶陵派宗亲曾设法寻找祖籍,岁岁年年茶陵派宗亲一-直没有忘记我们的根在无锡。

这次以无锡过氏文化研究分会会长过寿生、秘书长过祖荣率领的5人寻亲团千里迢迢来到湖南,给茶陵派宗亲带来了老祖宗的祝福,受到了上千茶陵派宗亲的热烈欢迎。他们自发地聚集在过氏祖堂,燃放

鞭炮、礼花,举行仪式,表达对老祖宗的虔诚、崇拜,对宗亲的欢迎和感激之情。过寿生会长一行不辞劳苦,在湖南的短短三天时间里,从早到晚不休息,参拜了相隔数十里的八家祖宗堂,数十处过氏遗迹,发放了数百份过氏文化研究资料,看望了近千人的过氏宗亲,在株洲、攸县先后召开了四次过氏文化研究座谈会,给茶陵派宗亲留下了永远的记忆。

在这里,我们茶陵派的过氏宗亲,要向无锡宗亲代表道一声:无锡宗亲们,你们辛苦了,茶陵派全体宗亲感谢你们,并向你们致以崇高的敬意,你们这次湖南寻亲之行将永远载入过氏史册。

过文则

 

 
 
 
 
 
 
 
 

贺无锡过氏茶陵派(湖南)支会成立典礼

虎威都督镇茶陵,

虎山归藏延福荫;

虎庚裔孙盟族谊,

虎跃龙腾振家声。

过祖荣敬贺2010.2.13

无锡过氏湖南茶陵派

衍绪六百年的故乡情结

——过祖荣

 
 

祭 祖 风 尚

茶陵派过秋文

本人乎祖而祠以祀之。过氏后裔怀着虔敬至诚的心分分建祠祭奠先祖,就是要缅怀先祖的英德,就是要感激先祖的教诲,就是要报先祖养育庇佑之恩。不忘先祖,追思先人的丰功伟业,是为了更好地启迪后裔奋进,是为了后人更加腾达,是为了宗族更加辉煌。

叶之茂者根必深源之远者。树高千丈必有根,江流万里必有源。过氏茶陵派离别远祖孟玉公已有六百多个春秋,自公元二零零九年与无锡宗亲取得联系以来,每年清明时节派出祭祖小分队前往无锡过郡马祠参加祭祀活动,千里迢迢,不畏路途遥远。这是祭祖的新举措,这是不忘元祖的具体表现,这是联谊外地宗亲的新风尚。

血浓于水。凡是去过无锡《过郡马祠》参加祭祀活动的宗亲都深有感触。正因《南渡褒忠》方有《过郡马祠》,这是先祖功德的见证,是先祖历程的光辉写照。无锡人杰地灵乃风水之宝地。感激无锡宗亲的热情好客,盛情款待,无论参加祭祀活动宗亲乘坐的车次种类不同,到达的车站不同以及到达时间的早晚,准有专人专车迎接,到达目的地后有宗亲陪同餐宿,无微不至。你若祭祀后要观赏无锡周边的风景,准有宗亲志愿为之作向导或导游。使人深深地感受到同根共脉的无比亲情。钦佩无锡宗亲热心《过氏文化》研究,致力深入挖掘和考证过氏文化史料,志愿者为《过氏文化》研究慷慨捐资出力,使《过氏文化》报办得有声有色,精神可佳。与时俱进创建《过氏文化》网站,联谊天下过氏嗣孙,传递亲情,互通有无,共同发展。

茶陵派士恒公后裔祭祖热情颇高。每年清明时节各家各户为先祖扫墓、上香、烧钱纸、放鞭炮同时还会献上鲜花。祭祖活动更为隆重的要数农历七月中旬(即初十至十五日)。祭祀时节长,范围广(全体参与),供品丰盛,气势庄严,意义深远。每逢农历七月中旬无论在什么行业工作,无论在外地创业打拼有多远,无论工作有多忙,都会赶回祖籍老家参加祭祀活动。祭祀活动在分支祖堂举行,初十下午分支所有嗣孙集中在祖堂举行接祖祭奠仪式,焚香祈祷,躬身叩祭先祖。十五日下午祭奠完毕后所有嗣孙集中在祖堂举行送祖仪式。十一至十五日以分支的支系为单位在祖堂进行祭祀活动,从而构成合分合的祭祀模式。祭祖活动的准备工作充分,谨具清香牲礼、新鲜供果、美味佳肴,同时还为列祖列宗烧钱纸,烧纸金锭、纸银锭等等,应有尽有。

正因为祭祀模式的合分合,各分支的老祖堂历经风霜,破烂不堪,由于历史原因没有及时整修,近年来由于当代嗣孙的祭祖热情和时代的变迁,分分集资、捐资重建祖堂。例如贯山、排台、过家楼、当门新屋、颜家台分别重建了各具特色的祖堂。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先祖为我们留下了优秀美德,而后裔的祭祖风尚也将会感动上帝和列祖列宗,先祖在天之灵准会保佑嗣孙平平安安闯天下,和谐幸福谱新章;闯南走北事亨通,创出伟业耀祖宗;各行各业均有咱,过氏前景更腾达;政卿文博代代出,世世代代永荣昌。弘扬先祖英德,踏着小康奔大康,为实现远大的理想,为光宗耀祖而不懈奋进。路在脚下!

 
 
 
 
 

为湖南茶陵派祖文支过家楼下 

              翻 建 祖 堂 记

族规云:

祠宇者,祖宗神灵所由棲、子孙昭穆所由序;尊祖敬宗、报本追远之意所由达。

湖南茶陵派过氏是宋徐亲王郡马孟玉公嫡系裔孙,明初士恒公官拜茶陵都督,后人分居攸县大洲等地,楼下世系就是其中一脉。

二00九年我们无锡宗亲曾经拜谒大洲七座祠堂,见到的祠堂全多改作他用。很是遗憾惆怅!

欣闻湖南宗亲陆续翻建祖堂,祖文支过家楼下祠堂于己亥年十一月廿七竣工玉成。爱龙宗台托湖南支会文则会长请我为之记序。

据悉本祠堂始建于清晚期。倡建人象贤讳崇德公就是民国元老谭延闿在《云阳大洲过氏五修族谱序》中盛赞的同窗好友。现在又有其贤裔爱龙、国安等发起翻建祖堂,可称优良家风,世代弘扬!

据介绍诸裔孙和甥孙们学业有成,并且纷纷热情奉献,可喜!可贺!

在祠堂中供奉:

无锡过氏始祖宋代郡马

过公讳 孟玉

 

湖南过氏始祖茶陵都督

过公士恒讳 兴

 

过公讳 祖文;

 

楼下系始迁祖讳 公

本门共祖讳 公等位牌

以示家族世系,传承有序;源远流长!

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副秘书长

过氏文化研究分会副会长兼秘书长

祖荣 沐手拜撰 

岁在庚子(二0二0年)春吉日

00:04
 
 

过郡马祠的“崇德褒功堂”匾额,就是茶陵派过继祥宗亲所书

 
 
更新于 21小时前
 
(责任编辑:过汉城)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线电话:0510-82629001
lo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