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氏首页 - 新闻 - 博客 - 探古 - 家谱 - 祭奠 - 商务 - 名人 - 宗德 - 图库 - 研究会 - 电子刊物 - 论坛
loading...
新闻日历
十年耕耘 硕果双馨
时间:2018/1/8 10:44:16 出处:过氏文化研究会 作者:祖荣 3488次

        二0一七年四月,是无锡过氏文化研究分会成立十周年的喜庆日。十年来分会紧紧围绕续修《无锡过氏宗谱》和惠山过郡马祠建设这两个主题开展工作。因为,修谱重新凝聚海内外过氏宗亲而深入人心;族规云:祠宇者,祖宗神灵所由棲、子孙昭穆所由序;尊祖敬宗、报本追远之意所由达。祠堂,是先祖灵魂的栖息地,是裔孙报本追远的精神寄托,是家族最神圣庄严的所在。无锡过氏文化研究分会十多年来辛勤耕耘,已经绽放出美丽的花朵、结出丰硕的成果。

    一.硕果双馨

       由中共中央宣传部主管、中国思想政治工作研究会主办、邓小平亲题刊名,全国发行的《思想政治工作研究》杂志二0一七年第四期刊登,由该刊编辑部组织的《家谱上的中国》系列文章。开首第一篇就是该刊主编常青(笔名牧童)撰写的:“道不尽的忠孝善义”——过祖荣及其宗亲和《无锡过氏宗谱》的故事。介绍《无锡过氏宗谱》记载的过氏先贤们谱写的数千年文明史和当代过氏宗亲续修宗谱的动人故事。这是硕果双馨之一个。

二0一七年四月四日清明节上午,在无锡惠山过郡马祠举行的第十一次祭祖典礼。由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TTCV4)向海内外直播。同台同节目播出的陕西黄帝陵是国祭典礼。过郡马祠家族祭祖典礼能与黄帝陵国家级祭祀典礼同台比肩,得益于数百年前过氏先祖设立过郡马祠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得益于过氏文化研究会十年祭祖活动的经验和影响力,得益于有关领导和部门的大力支持,比如:祠堂门楼的改造、崇德褒功堂的恢复等等。这是硕果双馨之又一个。

     二.十年耕耘

        过氏文化研究会之所以能收获累累硕果,就必须从过氏宗亲们十年来辛勤的耕耘和近二十年来的不懈努力说起。

    过氏文化巨大的凝聚力和生命力。就像和煦的春风刚拂过大地,生机勃勃的禾苗就能排除一切阻力,顽强地破土而出。世纪之交刚过,各地宗亲就纷纷自发的相互联络,首先谈论和寻觅的就是家谱。

    因笔者的先祖父子藩公热心宗德。曾出资出力协修前巡宗谱,并敬领‘家’字号总谱一套。虽历经磨难,却尚能幸存。各地过氏后裔,来人来函查谱寻根的络绎不绝。抄录、复印后视若至宝。阅谱后除了感念先辈们的余泽外,还暗暗萌动着一个意向、酝酿着一个宏愿----续修宗谱。几乎同步的有:芙蓉山派;长房派;兴道派;浒塘桥派;八士桥派等,多在分别筹划续修各分支派或各家族的谱牒。只因当时条件下,相互间很少联络,因而另星分散,未能形成合力。

    二00二年秋,八士桥派的秋平,陪同回乡探亲的台胞克厚、沛霖与祖荣,前往‘高山流水’茶室,店主八士桥老三房末派季桥支的寿生、志敏父子,热情招待并相冾契阔甚欢。以后,到二00四年春还在该店举行一次由八士桥派、兴道派、芙蓉山派和浒塘桥派代表们参加的,以商洽修谱、修祠为内容的,小型会议。

   二00五年,无锡市人民政府,开始修复惠山祠堂群以‘申遗’,〖过郡马祠〗作为重点祠堂,在第一批得以修复。过氏宗亲不辞辛劳,积极参与内部布展。越明年十月二十七日,有二十五位部分支派的宗亲代表,到祠堂举行了简单而隆重的祭祖仪式。芙蓉山派的世杰,编辑的〈过氏名录〉,对联络宗亲也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

   二00六年十一月六日,以瑞兴为团长、德昌为秘书长。一行二十五位,无锡过氏宗亲的寻根祭祖团。到山东莱州‘东莱山’夏代过国、戈国国君,“过灌戈鄩遗烬”旧址和〖二侯祠〗,进行了为期四天的寻根祭祖活动。并立‘功德无量’碑以志此行。此行数天宗亲们同住同行,收获颇丰:对过氏的由来和历史,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原来素不相识的宗亲之间,相互建立了友谊和信任;形成了迫切需要加强,对过氏历史文化研究的初步共识。为本会的创立,奠定了思想上和组织上的基础。

二00七年二月十四日注册成立合法的二级群众社团——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过氏文化研究分会。无锡过氏文化研究会的成立,就是应和谐社会时代之运;应广大过氏宗亲之愿,脱颖而出。于是无锡过氏有了自己的团队。构建了一个优越的平台,可以演绎和续写可歌可泣的人间正道。分会也努力营造成为“过氏宗亲之家”。

组织宗亲义务在国定节假日,到〖过郡马祠〗轮流值班,接待过氏宗亲,发放‘告过氏宗亲书’,以广而宣之。

组织宗亲撰写过氏历史文化的稿件,在《祠堂博览》杂志〔过氏专辑〕上发表。

编撰《过氏文化》报〈创刊号〉出版,以后初定每年出版四期,现在已经出版四十余期。

出版三十万字的《过氏文化》书籍,介绍无锡过氏‘宗族文化’、‘古代文化’、‘祠堂文化’‘谱牒文化’、‘义庄文化’、‘名录文化’。

组织参加无锡市历史文化遗产招标课题,本会申报的《过氏宗族及过氏文化研究报告》,经专家组评审,名列前茅地获得中标。

筹备组一致推举实业家寿生担任首届会长。几年来,会长率领本会团队一步一步地胜利前进。敬聘了我国著名外交官家鼎、中科院院士增元,担任本会荣誉会长。陆续敬聘了,原江西省军区司令员冯金茂将军;原无锡市委常委、市政协副主席宗菊如先生;无锡市政协副主席、无锡市工商联主席、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会长孙志亮先生;原无锡市委农村工作部副部长惠锡清先生;无锡祠堂文化研究会第二任会长鲍坚强先生等,为本会荣誉顾问。聘请了年龄、德行、地位、辈份俱尊的宗亲担任本会顾问。举荐了十余位宗亲担任副会长。配备精干的工作机构,设立:十二巡修谱、祠堂管理、基金管理和后勤服务四个工作委员会。于二00七年四月一日上午,借座市中心‘华光大厦’礼堂举办了本会成立大会,会长寿生设宴款待与会宗亲。

   三.祠堂建设

      接着在四月十五日上午,组织举行〖过郡马祠〗复建以来的大型祭祖典礼。这是无锡惠山祠堂群修复以来的第一次、更是赓续了已中断六十余年的,过氏祭祖典礼。有海内外二百余位宗亲参加,并为修谱、开展过氏文化研究活动踊跃奉献宗德。山东省烟台电视台专程前来采访,作了《过国兴衰》和《十六姓氏起源》的专题报道。从此,每在清明节举行大型祭祖典礼。并且,在典礼上增加新内容如:

二0一0年,惠山过郡马祠有了龙灯队和腰鼓队。

二0一一年,惠山祠堂群解放后第一次有先贤过百龄

神像入祠堂祔祀。

二0一二年,举行《过郡马祠》匾额和楹联揭幕。

二0一三年,举行先祖彩塑神像揭幕和各支派先祖

位牌入祠堂典礼。

二0一四年,由各支派老年、青年、少年裔孙手传手

地把《无锡过氏宗谱》传递进过郡马祠。

寓意“代代相传”。

二0一五年,过郡马祠举行《宗德碑》揭幕典礼。

二0一六年,举行“历代过氏先贤”位牌;“历巡

宗谱主修”位牌;“崇德褒功”位牌

入祠堂祔祀典礼。

二0一七年,中央电视台国际频道向海内外直播

《传奇中国节清明》江苏无锡惠山古镇:

清明祭拜四步骤,过郡马孟玉细体验。

此外,在过郡马祠举行:

百岁人瑞过甫根的寿庆典礼;过今未的成人典礼;少年宫的寻根典礼;有先祖位牌在祠堂祔祀的家族过节(如冬至、过年等)祭祖典礼;中央电视台科教频道专题拍摄“父亲过智修赈灾殉职,女儿过毓如为父正名”

为惠山过郡马祠的逐步恢复过氏宗亲不遗余力!通过努力祠堂门楼的重建使过郡马祠得以气势恢宏;崇德褒功堂的开辟,使历代忠孝节义的先贤位牌辉辉煌煌,使宗德奉献的崇德褒功位牌得以荣荣耀耀祔祀于庄严的殿堂;享堂的恢复使之气场得以焕然一新;《过郡马祠简介》和《特祭碑记》的重立得以体现祠堂文化内涵;六块匾额和三副楹联使祠堂更有看点;《宗德碑》的设立使奉献宗亲得以榜上有名;郡马孟玉公《再扈从游慧山诗》屏的设立,使裔孙得以瞻仰先祖手迹和文彩;先祖彩塑像和铜像的登位,使裔孙得以顶礼膜拜。

这都为央视导演选中过郡马祠直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四.联亲睦族

       分会组织宗亲到安徽和县沈巷镇太溪村郡马公祖居地和含山县南二过村过家祠堂;到湖南、浙江、江西、云南、四川、山东、山西、河南等地访亲。

分会在惠山〖过郡马祠〗接待来自安徽、湖南、云南、寻根祭祖的宗亲和友好亲朋,包括来自浙江、江西、山东、河南等地,非郡马公一脉的过氏后裔。

    自二00七年起,分会分别在东亭柏庄社区、八士桥社区、东北塘小学、蠡园北桥社区、东亭春星社区和嘉德置业等举行年会,总结当年工作,表彰优秀宗亲,部署第二年任务。年会的使命和作用实际上取代了“春祭秋社”中的“秋社”之实,使之更符合时代风貌、更具有实际意义。

    二00八年元月八日上午在〖北京大学〗未名湖畔的「临湖轩」内,洋溢着无锡过氏宗亲们浓浓的亲情,在北京雅南、祖贤宗亲的帮助下,分会邀请二十余位旅京宗亲,参加“北京过氏宗亲联谊会”,会后还逐一走访了数位齿、德俱尊的宗亲。以后续经紫奇、骐千等宗亲的不懈努力,目前已联系上近二百位旅京宗亲。

应该褒扬并令人钦敬的是分会荣誉会长,中科院院士过增元;顾问兴南、润之、凤文、德文;会长寿生;副会长伟琪、建廷、志敏、文则、国志、寿宝、盘荣、勤中、晋元、林初、志元、大白、敏琦、祖荣等;宗亲过渊、兴华、红新、善良、全荣、兴祖、湖南的玉龙、北京的以宏、上海的探先子女们、浙江广东的宝瑜公子女们等(列举的仅为捐款万元以上的宗亲)和过氏聚居地柏庄、春星社区以及广大热心宗亲,兴华和深圳的过渊,先后供奉彩塑先祖像和先祖铜像。对宗德孝心作出的无私奉献。研究会为五十余位捐款超五千元的宗亲,供奉其上溯二代先祖的位牌入过郡马祠《崇德褒功堂》祔祀。更令人深为感动的是,每逢祭祖日,惠山〖过郡马祠〗有一个独特的场景:过氏宗亲在〔宗德箱〕前的捐款处,排起长长的队伍,宗亲们争先恐后地捐款,在先祖像前毕恭毕敬地叩拜。分会负责管理财务的宗亲,先后有德昌和接任的伯兴,秋欣的夫人章巍和接任的荣昌。精打细算、认真负责地用好每一笔款项。寿生会长不但慷慨捐助巨资,还无私提供分会活动场所。更帮助本会理财,把宗亲捐款存入旗下的投资公司,定期获得丰厚的利息,作为日常开支费用,使分会得以可持续发展。宗德精神着实令人钦佩。宗亲们的全力支持,为修谱工作的顺利进行,奠定了坚实的经济基础。

    五.续修宗谱

    分会从成立伊始就把续修宗谱工作定为‘重中之重’。与本会同时产生的‘无锡过氏第十二巡修谱工作委员会’随即开展工作。在《过氏文化》书、报上陆续刊出“登记入录要点”、“续修指南”、“以过姓命名的地名”、“各派修谱纷纷启动”、“各派近代居住地简介”、“修谱杂谈”、“续修第十二巡无锡过氏宗谱编纂纲目”、“寻访是修谱成败的关键”、“凡例浅介”等。以及随时报道有关支派修谱活动的动态。

    分会注册了无锡过氏自己的《过家姓》网站,网络管理组过焰、汉城、伟东和秋欣通过网络向海内外传播本会的相关信息。无锡虽然不是过氏发源地,但作为经济发达地区和过氏主要集居地,本会的定位是:努力把本会建设成为,海内外过氏宗亲的联络中心。以动员广大宗亲关注、支持修谱和过氏文化研究的大业。

    分会广泛发动热心的宗亲志愿者,积极参加寻访、撰写、校对、编审。在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和总结中,都把修谱工作作为重点内容。每年祭祖典礼上也广泛宣传。借助网络的优势,与失去联系六十余年的,湖南茶陵派宗亲接上了关系。前后共发动了二百余位宗亲兢兢业业地参与工作。落实每个支派均有数位召集人和寻访志愿者,进行千门万户的寻访和资料收集。为彰显宗德,对参加修谱工作的宗亲,在其本人名下栏目,都注有相应的表述。其中感人事迹不胜枚举:分会寻访组在组长伯兴的带领下,各支派的寻访志愿宗亲不畏年老体弱、不顾严寒酷暑、不怕摸‘冷大门’、看‘冷面孔’、坐‘冷板凳’。我们出去寻访的宗亲,总是和颜悦色地,把本会的修谱采访信息和温暖奉送到每家每户。为克服因新农村改造动迁,因而宗亲难寻的困难,寻访组动员亲属子女出动,提供网络联系和交通工具。对迁居外地的宗亲锲而不舍、迂回曲折地通过各种通讯工具联系。有的宗亲在本支派修谱玉成后,还全力帮助和指导其他支派修谱。如:兴道派伯惠主动寻找到常州的横山派宗亲,动员并指导修谱。浒塘桥派的瑞兴、伯清,组织本派骨干并无私提供家中客厅,动员并帮助八士桥派的宗亲等等。后家派锡华踏实认真,不仅为一条线索往返跑了五、六趟;更为明清时代就迁到苏州广福吕浦桥的宗亲资料奔波,在分会寻访组的帮助下终得圆满。

  数百年前的前贤披荆斩棘“征”出去,数百年后的后裔按图索骥“寻”回来。

    谱载在早在明代晚期天启年间,无锡过氏十四世应麒公在茶陵为官,就已经帮助茶陵派修过谱了。前巡修谱,因为长房派宗亲钟粹时任湖南盐务局长,趁公务之便寻访到攸县大洲茶陵派一脉。使中断四百余年的宗谱得以接续。如此,于一九0六年,时任钦点翰林、后为民国元老的谭延闓感叹,过氏宗谱能得以合辑为“一在江之南,一在湖之南;籍非天造地设得一人?”。分会还把旧谱因时间原因,而未汇入的祖德支一脉,也在湖南茶陵支会的努力下一并归编。

    分会在修谱期间幸运地,又天造地设得一对父女,乃云南永胜‘过营村’的如刚宗亲和女儿建春。永胜一脉是无锡过氏七世祖仁公,于明洪武初年,由无锡从军而征湖、广,再由湖、广而调卫云南,屡建战功而官封千户侯。屯垦戍边而定居永胜。此后的六百十六年时间里,族人与故乡完全失去了联系。从二00五起如刚、如琼昆仲,自费自发编修永胜谱,多方寻根而无着。如刚嘱咐在外地工作的女儿建春留意。建春留德学成回国,由中组部调派常熟任市长助理之职。她通过网络与分会联系寻根事宜,并赴惠山祠堂拜谒。笔者认真查阅宗谱,发现在明代洪武甲子年(一三八四年),首巡《锡山过氏宗谱》,七世祖仁公从军湖、广的记载赫然在目。历巡续修宗谱延续至第十一巡,在其名下均注‘待考’。殷殷期盼之心可见一斑。如此,郡马公一脉子孙,在失散六百余年后得以重归故里,也得以归宗汇修玉牒。

    分会及时总结经验和教训,制定了《第十二巡宗谱编审细则》,并于二0一一年九月十八日召开的,各支派修谱召集人代表大会上,以绝对多数同意,表决通过。在版式设计上也与时俱进。改变历巡称号《锡山过氏宗谱》,为现称号《无锡过氏宗谱》。专门编撰了一部卷首彩印本,图文并茂以雅俗共赏。旧谱个人栏内墓址资料、干支纪年和中文繁体字照缮,以示尊重前辈的智慧和劳动成果。本巡续修部份采用中文简体字、墓葬资料不再增补、时间按照公元纪年载录。改变了女儿不上谱的旧俗,贯彻男女平等上谱。规定了个人学历、职务、荣誉、职称、功勋等的入录标准。规定了不分政治立场、宗教信仰和国籍等,均据实而载。

分会成立了以涵平为组长,伯兴、云海为副组长,春先、富根、秋兴、晓明、顺兴等宗亲组成的编审组。时值三伏,他们不顾年迈体衰,顶着酷暑往返,坚持不懈。编审组成员深悟先贤教诲“一字之削,殊严斧钺”。严格认真、一丝不苟地按照《细则》开展编审,有些问题,还反复征求各支派修谱召集人,甚至本人的意见,力求完美。

    《无锡过氏宗谱》集无锡过氏宗亲力量的总和;经历六个寒暑得以玉成,正应因了一句民谚为:“和为贵、家和万事兴”。笔者曾为参加修谱的老宗亲们,写过一首小诗以纪其事,诗曰:聚拢一群老家夥,续修一巡旧宗谱;不屑一顾寒暑酷,只缘一生就姓过。

                                     

                                                                                                                                         公元二0一七年冬

(责任编辑:过汉城)
本网站内容,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热线电话:0510-82629001
loading...